贝搏体育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即将召开,3月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郭鹏,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马嘉宾,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李英利贝搏体育,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高东锋,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小华,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教育集团总校长、党委书记刘希娅,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会议由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王磊主持。
请问明东委员,2023年,您围绕进一步加强我国医工交叉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出了相关提案,请您介绍一下这份提案的落实情况。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在2023年,《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国医工交叉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提案》中,我共提出了3条建议。教育部牵头国家发改委等多个部门进行了答复,总体上非常满意。答复内容当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这么几点。
第一,针对统筹设立“医学工程”交叉专业和学科的建议。教育部积极加大医工交叉人才培养力度,在2022年度本科专业目录中增设交叉工程类专业类,并引导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合理增设医工交叉相关专业,加强本科医工交叉人才的培养。近年来,新增智能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布点73个。此外,2023年教育部印发《服务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引导高校加快布局建设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等一批具有适应性、引领性的新医科专业。
第二贝搏体育,针对加大医工交叉领域人才选拔、基地建设等的支持力度的建议。教育部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为牵引,将“智能医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医疗器械科技创新”等八项任务列入到人才计划的任务指南,重点支持医工交叉领域的人才申报,并统筹支持国家及区域院校医学教育发展基地、医药基础研究创新基地等建设。
第三,针对创新医工交叉人才培养路径的建议。教育部等国家部委也积极探索医工交叉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全方位推进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加快“医学+X”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支持多所高校探索创新“4+4”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设置青年医师的晋升评价标准贝搏体育。
借此机会,我也向大家介绍一下天津大学在促进医工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大家知道,习今年在天津考察时指出,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要发挥科教资源丰富等优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医工交叉是作为发展先进制造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和典型代表。天津大学高度重视这一学科发展,学科建设水平也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天津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创建于1978年,是我国高校当中最早创办的医工交叉学科之一。
为了适应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需求,服务“健康中国2030”等国家重大战略,学校也积极推动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从传统的“医工结合”向“医工融合”来转变,新增先进医用材料与医疗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智能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神经重症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的医工交叉科研平台。获批创办了全国首个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及博士点,组建了全国智能医学工程教育联合体和世界智能医学联盟,囊括了海内外100余所高校、80余所顶尖医院和200多家骨干企业,有力促进了全球智能医学领域的交流与发展。2023年,天津大学又牵头获批了教育部智能医学工程专业“101计划”项目,持续引领我国新医科与新工科交汇的创新人才培养改革。
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石,经过多年的实践,学校已系统构建了“T字型”的天大医工特色学科群,凝练形成了“一核心、四融通、三联动”的医工人才培养体系贝搏体育,我们的很多毕业生不仅在脑机接口、高端医疗装备等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自主创业和企业上市,有的还积极投身到国家重点行业贝搏体育、基层和艰苦地区,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学校在2023年也分别斩获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医工融合人才培养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为中国医工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天大方案”,做出“天大贡献”。